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海外留学生。学院在校本科生有1113名,硕、博士研究生504名,校内还有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学院与俄罗斯、英国等国高校建有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景色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优美的教学环境与完备的教学设施。在随园校区有6000平方米的美术教学楼,在仙林校区有11400平方米的美术教学楼,两区各有一个新型展览大厅。美术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中、外文书籍4.5万余册,各类期刊210余种。美术学院珍藏有徐悲鸿先生当年从法国带回来的一批大型写生石膏像。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晚清时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 “图画手工科”,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首次开设的新型高等艺术学科。1928年该科成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后改为艺术学系),由吕凤子、李毅士先后主持教务。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该科教授,1935年徐悲鸿任主任。徐悲鸿先生倡导新美术运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的办学方针,并邀请美术界精英,如高剑父、张大千、陈之佛、颜文樑、庞薰琹、吕斯百、吴作人、黄君璧、黄显之、张书旂、傅抱石、秦宣夫等著名画家先后在此执教,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有教授12名,副教授35名,教职工共95名。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名师介绍】
毕宝祥1、毕宝祥
毕宝祥,1960年生于南京,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社科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曾学习版画,後专修中国画山水。常有作品和文章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画刊》等专业刊物和书籍;常有作品参展和获奖,曾在江苏省美术馆、新加坡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出版有《山水画的传统与现代》、《黄宾虹山水画技法解析》、《毕宝祥画集》、《毕宝祥山水小品集》、《国画山水》、《文画毕宝祥》、《毕宝祥山水画集》等。
2、陆越子
陆越子,(1954—)江苏泰兴人,擅长中国画。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出版有《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越子画集》、《美术爱好者之友·怎样画》系列等。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有6个系,6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2个中心,分别为绘画系、艺术设计系、摄影与媒体艺术系、书法系、史论系、动画系,美术教育研究所、徐悲鸿研究所、美术学研究所、雕塑艺术研究所、陶瓷艺术研究所、影像文化研究所,摄影与媒体艺术实验室、动画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雕塑实验室、玩具实验室,艺术实践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4个专业,13个专业方向。
学院的“美术学”是省级品牌专业,“水彩水粉”、“草书艺术”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动画专业在全国高校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科门类 | 专业类 | 学科编号 | 专业编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教育类 | 教育学类 | 0401 | 040105 | 艺术教育 | 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 |
艺术类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1303 | 130310 | 动画 | |
美术学类 | 1304 | 130401 | 美术学 | ||
130402 | 绘画 | 油画,水粉水彩 | |||
130403 | 雕塑 | ||||
130404 | 摄影 | ||||
130405T | 书法学 | ||||
130406T | 中国画 | ||||
设计学类 | 1305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
130503 | 环境设计 | ||||
130504 | 产品设计 | 玩具设计,陶瓷艺术设计 | |||
130505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 | |||
130506 | 公共艺术 | 装饰艺术设计 | |||
130509T | 艺术与科技 | 展示设计 |
作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院校,美术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学院承担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级科研项目,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高校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建立教学、研究、实践合作关系,先后有5批在校学生分别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进行互认学分的短期驻学,各专业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
徐悲鸿徐悲鸿[2]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张大千,与二哥张善子(1882~1940)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大师。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庞薰琹
庞薰琹(pángxūnqín)(1906~1985)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塘桥,庞鸿文之孙。著有《薰琹随笔》。组织“决澜社”,举办“决庞薰琹庞薰琹澜”画展,蜚声艺林。是我国知名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魅力。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贵州山民图卷》 、 《瓶花》等,享有盛誉。
杨建侯
杨建侯,教授。江苏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任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擅长中国画素描和油画。杨建侯先生师从徐悲鸿先生,中西兼修。
景亭书记:景亭
【介绍】景亭,男,1962年10月生,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大学毕业以后长期在高校组织部门从事干部管理的实务工作,近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和公共部门的管理理论研究。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以建立中国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系统构建了公务员职业化评价体系,设立了公务员职业化指数。主持完成中国科协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15篇。
院长:刘赦
【介绍】刘赦,1960年生于湖北麻城。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聘为高等院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同时被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
罗秀山副书记:罗秀山
【介绍】罗秀山,男,1970年5月出生,祖籍江苏如皋。研究生学历,曾任校团委副书记,团委组织科技部长,团工委副书记,学校关工委副秘书长,栖霞区青联副主席,玄武区青联委员。曾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先进个人,多次获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等奖,第二届南京大学生外语节优秀组织奖,校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发表高校管理和学生思政论文多篇。
副院长:郭志峰
【介绍】郭志峰,男,1970年1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88年南京师大美术系学习,1990年转入政教系政管班,1992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总务处秘书。1996年任南京师大总务处多种经营中心主任,1997年被评聘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任总务处副处长,2000年任保卫处副处长,2007年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任正处级调研员,现任美术学院副院长。
胡中节副院长:胡中节
【介绍】胡中节,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永嘉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高教摄影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影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91年获徐悲鸿教育管理奖。1995—1996年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从事摄影教育与研究至今。主持中国数字科技馆子项目《数码影像工作室》等国家级项目。合作编著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摄影》教程,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
副院长:张五力
【介绍】张五力,男,1954年11月生,山东新泰人。1980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1989年南京师范大学西画助教班毕业。2001年赴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师范大学访学进修。2004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姚媛
197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2012年调入南京书画院任专职画家。
姚媛【外界评价】
在姚媛的画中,时间是断裂的,非连续性的,它暗示了一种多重焦点的历史观,甚至是一种多重层次、多重序列的精神史观。时间因素被层次化、序列化了,聚焦于时间的叠加与同构,让历史镜像在更丰富的界面上得以沉积,得以延展,从而为人们的视觉表达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说服力的叙述方式,也许正是姚媛的意图。
姚媛共时性时间的处理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将两种时间的景物和意象进行重合性组装。这种重合性组装较为直接地将某种物象的差异鲜明地摆出来,甚至不惜让一种浅显的观念性成为思维表达的主导,使人能够立刻认出其中的断裂与对应。例如《路上的风景》系列作品,古法山水风景与当代高速路的现场直接嫁接起来,提示出一种对当代生活时间的变奏性认识,它当然是充满矛盾的,具有强烈对峙的力量。二是将两种时间的笔墨表达方法进行交互混搭式的使用。传统通过笔墨的意趣透露着文化的铁锈,而当代素描式的景物刻画又展现着现实的确立,两者笔意的差异将两种文化时间衔接起来,共同营造了一个论古现今的自然场景。像《叠嶂》、《彼岸》等作品,古代笔法常常重笔意和墨趣,山水中更为明显,而当代景物的处理主要沿袭素描立体明暗塑造的方式,两者在画面上的具体结合常常具有文化上的自然辉映。
音、诗、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
“音.诗.画”活动由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该活动秉持着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宗旨,通过竞技挑战的方式做到音乐、文学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实践发挥同学们所学专业知识,让大家在活动中相识相知,互助互长,激发学习兴趣,互学音诗画全面知识,打造全新自我。完美融合音诗画全方位魅力,展现多才多艺的南师学子风采。
作品展览中的学生作品“我艺我秀”学生作品展卖周
该活动是美院的品牌活动之一。举办展买周活动旨在将美院学生的专业成果更好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本活动在实践中考验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了学风,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美院专业特色。
高雅艺术展览展示活动
为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内涵,发扬当代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本着“进取、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面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美院也将各类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到了校园、社区和公寓之中。美术学院曾多次在原美楼一楼展厅举办各类画展、艺术交流讨论活动,例如:08级油画汇报展、09级艺术设计模型展、10届毕业生作品展等等,学院还将各种书画作品带进社区、公寓,向广大群众讲解各类美术作品的形式特点、文化发展背景及其历史,使社区群众更加了解美术、热爱美术,也为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南师大美院毕业生作品展开幕 600件作品“全景式”展出[3]
5月27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又一次迎来了艺术大展盛事,主题为“化境”的2013届毕业展拉开序幕。
作为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的摇篮,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直以来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科学结合,以开放、包容、科学、创新为发展理念,以德厚艺精、博学求新的杰出人才培养为学院目标。从2013届毕业生的展览可以看到美术学院近几年最新的教学成果,体现美院技术与创新交融的特色,毕业展延续往年“全景式”模式,在展现形式上既包括传统的架上绘画作品,又有结合当代语境的综合材料设计作品,涵括了国画、油画、水粉水彩、书法、雕塑、艺术设计、动漫、摄影、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本、硕毕业生近600件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品荟萃,各领风骚,呈现奇思妙想和灵感创意,将大众与艺术零距离接触。
周围校园最漂亮的一个,美女特别多。因为都是本科生,所以校园里都是成双结对的。
同学在这里呆了好久呢~本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