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教育部于198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单位。1997年由教育部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获教育部备案,成为中国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1996年成为中央教科所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2001年成为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试点学校。2009年,成为中残联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是江苏省省委,中残联重点建设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素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美誉的古都南京市区,校区南望巍巍钟山,西拥千年幕府,东接秀美栖霞,北濒滔滔长江。环境优美。校园占地502.8亩,校舍建筑16.15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83.42万元,图书馆藏书54.15万册,学院建有校内实验(训)室49个,在全国建有实习(训)基地118个。校园内回廊构连,黄墙红瓦,花园绿地相映其间,四季花香,终年常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气息,被南京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院拥有燕子矶校区和江宁校区,盲文书籍馆藏量为全国高校第一。听力学实验室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康复中心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学院另有附属小学2所,附属幼儿园1所。
学院现有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学院、文理学院、康复科学系、公共管理系、社科部和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院系部,设有特殊教育研究所、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康复中心。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手语翻译、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艺术设计等20个专业49个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了“一个服务宗旨(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两大人才培养体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和服务于残疾人事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三大专业集群(以“特殊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师教育专业集群,以“残疾人康复”为核心的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集群和残疾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集群)”专业发展格局。其中特殊教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康复专业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内一流的听力学实验室和一批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1]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院系之一,设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手语翻译4个专业,共8个专业方向(视障教育、听障教育、智障教育、学障教育、特殊教育、幼儿保育、手语翻译、随班就读教育),主要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普通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以及残联、康复中心等机构培养教师和相关专业人才。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现有学生1884人,专任教师42人,其中正教授5名,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省级教育名师1人,省333工程人才带头人2人,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人。2008年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被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前身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盲教育、聋教育、弱智教育三个专业组。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在特教师范专业、学制、课程、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于1985年设四年制中专,1997年设5年制大专,2003设置的三年制专科(高中后);自1982年建校以来,先后承担了由教育部组织的中等特师22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完成了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10多项,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项,填补了国内特殊师范教育领域诸多空白,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既是南京特教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教师之路的历程。
[2]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在校学生580名,教职工34名,其中专任教师25人,教授1名、国家一级演员1名、副教授7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4名。
本院办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多年来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和人才。现设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2个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坚持要求学生既要学的全面又要学的精,在突出专业的基础上,“一专多能”。有一大批挂牌校外实训基地及安徽宏村、江西婺源等艺术实践基地。使之成长为合格的美术师范生。音乐教育现有三个教研室:理论教研室、键盘教研室、声乐及舞蹈教研室音乐系拥有17名教职工,其中教师13名,专职管理人员2名,教辅人员两名.教师中有副教授3名,讲师4名,硕士2名.音乐系拥有一幢现代化的教学楼音乐教学楼、配备了琴房、舞蹈房、排练厅、钢琴、手风琴古筝、扬琴等一大批音乐教育所需的设备。能够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音乐教育专业,新增音乐康复专业,计划2006年开始招生。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既能胜任特殊教育小学音乐教育、部分文化课教育,又能胜任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复合型人才)。[3]
阳光学院
阳光学院是江苏省残联与我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现有学生492人,其中副教授、讲师人数占专业人数5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3%。现设装潢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2个转业。
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各类美术作品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多项,在国家级和省市级职业技能比赛项目以及体育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种奖项近百个。阳关学院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公司建立了实习就业长期合作机制,构建校企人才市场平台,采取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近几年就业率均达到100%。
聋人教育打破传统封闭办学模式,聋人大学生与听力正常的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感情上、思想上融入主流社会。在聋人大学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扩大实践课程,缩小课堂教学时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聋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4]
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是以外语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院。现有在校学生约850人,教职工近80人。专任教师中现有教授、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含在读)的教师超过85%。拥有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多门。
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3年。本系设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3个专业。
本系现有四个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还有一个配置较高的专业机房。完备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外语系还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行政管理、学生工作和教辅人员队伍,多年来,为江苏省和全国其他各省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教师、外贸、中英文秘书、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5]
康复科学系
康复系是学院新兴的系科,创办于2002年,前身是南京特殊师范学校聋教育专业和理、化、生教研室的一部分,2002年6月,学校升格后,组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教研室,2003年9月,在康复教研室基础上整合了听力实验室、感统实验室等资源建立了康复系。现下设社区康复专业、儿童康复专业(听力语言方向)、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专业、康复系实验中心等。
康复系成立十年多来,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了20余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专业课教学的讲义和教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康复系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特殊教育概论、手语及交流技能、特殊儿童诊断评估、学前儿童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耳聋预防及康复、聋童心理与教育、康复听力学、语言治疗学、聋童听力语言训练、听力语训使用技术、儿童康复医学、社区康复、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孤独症沟通训练、孤独症早期教育实用技术、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与康复、游戏教育、康复护理等20余门。
康复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副教授3名,讲师9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研究生在读的教师11名,并聘请了校外的9名专家长期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康复系实验中心现有听力学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感觉统合实验室、社区康复实验室等四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省内外数十家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训练机构作为实训基地,为康复系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十年多来的办学实践,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康复系已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紧密结合,学校培养和岗位培养有序联系的培养模式,医教结合成为系科显著的专业特色。
作为一门在康复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特殊教育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的边缘学科、康复系将发展为集教学、科研、培训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全面发展的新型科系,成为培养新一代中国特教康复人才的摇篮。
社区康复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为特殊教育学校或各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各级各类城市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提供残疾儿童诊断测查、功能评估鉴定,开展特殊儿童卫生保健、早期干预及为其他各类残疾人士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儿童康复(听力语言方向)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聋儿康复中心、聋童幼儿园、助听设备公司等教育、康复、设备等机构培养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提供听力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
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单位培养专职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训练师等专业人员。[6]
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系科,现有学生598人,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1人,硕士16人,多名专家、教师先后承担了省、院的多项科研课题,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我系有文理渗透、专兼结合、多学科互补的综合优势,有培养应用性、实用性专门人才的传统和经验。筹建中的现代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丰富的实验条件将为培养更多更好适应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7]
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作为职能部门成立于2008年6月,先后与韩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拉、印度等国家广泛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对外合作关系。于2010年6月正式成为一个教育教学单位,全面介入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现有两个年级四个班共139名学生。
2009年9月起,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与韩国又松信息大学合作开展“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全面引进韩国优质教育资源,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完成两年学业后,第三年赴韩学习,学成后将获得双学历证书,毕业后可直接就业或在国外继续深造。赴韩期间学费经济实惠,费用为每年5万元人民币左右(含学费、食宿费,不含寒暑假),作为友好合作院校,我院学生可享受学费减免、奖学金、校内就业岗位等优惠政策。
与我院合作的又松信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是该校历史悠久、开设成熟的特色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已有30年历史,3000余名毕业生已经在韩国各地幼儿教育部门担任重任;社会工作专业则已经成长为韩国大田、忠清圈老人福利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全面引进又松信息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由中韩双方大学的相关专业院系共同承担,在国内学习的两年时间内有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韩方教授来院授课,课程设置上坚持以技能、应用为方向,紧密结合相关产业,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背景,提供的辅助教学内容资料繁多。[8]
一、系科简介
特殊教育系是我院成立最早的系科,前身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盲教育、聋教育、弱智教育三个专业组,设有特殊教育、手语翻译和初等教育3个专业,6个专业方向;现有学生927人,专任教师28人,其中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助教3人;江苏省级教育名师1人,“333工程人才”1人,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各1人。
特殊教育系是我院第一大系,建系以来,在师范教育专业开设、完善学制、强化专业课程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摸索,多名专家参与了全国特殊教育专业数十门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获多项江苏省、院级精品课程(教材),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10多项,填补了国内特殊教育领域的诸多空白,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多年来,特殊教育系已为全国各地培养特殊教育教师3500多人,培训特殊教育管理人员、教师、手语播音、公安干警及其他专业人员6000多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全国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全国1534所特殊教育学校中,约40%的校长和80%的中层领导为本系的毕业生,有的校友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特殊教育专业是学院品牌专业,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专业方向最多、规模最大、毕业生最多、历史最悠久、实验设备最齐全、社会影响最大的专业。视障教育、自闭症教育、学习障碍教育和随班就读4个专业方向为全国独有,手语翻译也是特殊教育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专业。
二、专业介绍
【特殊教育专业(视障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够适应视障教育发展需要,并能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盲文、盲校课程与教学、定向行走教学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教师、残联等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咨询等工作。
【特殊教育专业(听障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够适应听障教育发展需要,并能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手语、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聋校课程与教学、听力学基础、言语与语言训练等。
【特殊教育专业(智障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够适应智障教育发展需要,并能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手语、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沟通与交往技巧、社会适应训练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残联等事业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咨询和管理等工作。
【特殊教育专业(学习障碍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适应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发展需要,并能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学习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语言学、知觉动作训练、学习障碍个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资源教室管理等。
就业岗位: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咨询和管理等工作。
【手语翻译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手语基本功扎实,能够胜任手语翻译、沟通、咨询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国手语、自然手语、行业手语、语言学概论、手语翻译概论、残疾人社会工作、手语沟通与翻译技巧、聋人心理学、残疾人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岗位:新闻、残联、公安、民政或其他社会服务部门的手语翻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初等教育专业(随班就读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专学历,能胜任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和指导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手语、盲文、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方案、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岗位: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或在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咨询、管理等工作。
一、系科简介:
学前教育系成立于2004年,是一个富有蓬勃的朝气和充满活力的系科。现有学生458名,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4名,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研究生3名,7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院特色专业,设有学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幼儿保育等专业方向,在校学生近600名。学前教育系坚持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科建设,有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多门,建有“幼儿游戏情境实训室”、“学前玩教具资源教室”、“婴幼儿照护技能实训室”、“手工工艺技能实训室”等多间实训室。
二、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博爱精神,热爱学前特殊教育,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能够在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其它早期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环境设计与教玩具制作、幼儿实用美术、手工、钢琴、舞蹈、基础手语、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等。
就业岗位: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等单位从事教育、咨询、管理等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特殊儿童心理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博爱精神,热爱学前特殊教育事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能够在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教育心理统计、心理咨询技术、幼儿实用美术、手工、钢琴、舞蹈、基础手语、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等。
就业岗位:幼儿园、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等单位从事教育、咨询、管理等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博爱精神,热爱学前和特殊教育事业,掌握婴幼儿保育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在幼儿园、特殊学校以及其它早教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学前儿童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活动设计、儿童营养学、婴幼儿保育概论、幼儿实用美术、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等。
就业岗位:幼儿园、特殊学校及其它早教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咨询、管理等工作。
一、系科简介
康复科学系成立于2001年,现有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和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听力语言康复、听力技术师、脑瘫儿童康复、智障儿童康复、情感行为障碍儿童康复、残疾人辅助器具等七个专业方向;在读学生582人,教职工21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含医师、心理咨询师、助听器验配师)11人,博士2人,研究生14人,具有各种职业资质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是一个极具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系科。其中的儿童康复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社区康复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
康复科学系拥有一整套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设备,包括国内最先进的听力学实验室和感觉统合训练室,另有满足教学和科研所必须的人体解剖实验室、听力语言、言语矫治、心理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实训室;并在省内外建立了几十个实习实训基地,社区康复-听力技术师专业还实行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本系学生的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就业前景广阔。康复科学系已为全国各地的特殊学校、康复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培养了大批康复技术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介绍
【儿童康复专业(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从事孤独症儿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教育教学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方法、游戏治疗、艺术治疗、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指导、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康复。
就业岗位: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福利院、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康复训练、咨询及管理。
【儿童康复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从事听障儿童及其他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听力技术服务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耳医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听障儿童康复导论、听力检测技术、言语语言病理学、听觉能力康复训练、言语与语言康复训练等。
就业岗位: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听力设备服务机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福利院、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康复训练、咨询及管理。
【儿童康复专业(脑瘫儿童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从事脑瘫儿童及其他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服务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脑瘫儿童康复导论、感觉统合训练、脑瘫儿童学校教育、脑瘫儿童家庭训练指导等。
就业岗位:脑瘫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福利院、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康复训练、咨询及管理。
【儿童康复专业(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从事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及其他特殊儿童教育训练和咨询辅导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康复导论、感觉统合训练、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校教育、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家庭训练指导、多动症儿童康复研究等。
就业岗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福利院、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康复训练、咨询及管理。
【儿童康复专业(智障儿童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从事智障儿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教育教学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智障儿童康复导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智障儿童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智障儿童学校教育、智障儿童家庭训练指导、智障儿童职业康复等。
就业岗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福利院、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康复训练、咨询及管理。
【社区康复专业(康复训练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从事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与教育、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社区康复心理学、特殊儿童康复学、社会工作实务、感觉统合训练、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残疾人康复评估、残疾人辅具技术、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残疾人职业康复、社区常见疾病康复等。
就业岗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残联、民政(福利院)、卫生、劳动等部门从事教育咨询、康复训练、管理服务。
【社区康复专业(听力技术师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从事听力技术服务工作和康复训练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听障儿童康复导论、康复听力学、言语语言病理学、听力检测技术、听觉能力康复训练、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听障儿童沟通技巧、听障儿童家庭与社区康复、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感觉统合训练。
就业岗位: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助听设备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联、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从事教育咨询、技术服务及管理。
【社会工作专业(残疾人辅助器具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主要为视障、听障、智障、肢残等各种类型的残障人士提供辅助器具咨询与服务,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可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专业课程:残疾人辅助器具概论、辅助器具评估和试配、社区康复、公共康复学、医学基础、残疾人诊断和评估、基础手语。
就业去向:各级残联、民政、特殊教育学校、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与残疾人辅助器具制作和销售有关的工作。
一、系科简介
外语系成立于2003年。现开设英语教育、应用英语、旅游英语、应用韩语等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学前机构的英语教师,以及旅游、宾馆服务、商务贸易、办公文秘等方面的英语或韩语专业人才。外语系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教师2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海外归来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院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院教学标兵1人,并有外籍教师常年固定授课。该系教师均具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工作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
外语系拥有专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覆盖整个校园的音频发送、接收设备,五个配备最新语言学习软件和外文音像图书资料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以及外语技能实训室。
二、专业介绍
【英语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英语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熟练,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能胜任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等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语音与朗读、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基础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翻译、英语教学法、第二外语、基础盲文及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英语教师。
【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教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应用性英语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语音与朗读、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语法、应用写作、翻译、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音乐、美术、舞蹈、幼儿游戏理论与设计、学前英语教学法、第二外语、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幼儿园、其它学前教育教学机构。
【应用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应用技能,同时又熟悉外经贸业务知识,可从事涉外企业文员、商务活动翻译、对外贸易等工作的应用性英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语音与朗读、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国际贸易基础、外贸英文函电、国际商法、商务礼仪与谈判、第二外语、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外资企业、外贸公司、其它商贸企业等。
【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又具有涉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扎实理论基础,能熟练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从事涉外文秘工作的应用性英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现代秘书原理与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速记、涉外秘书学、英文应用文写作、交际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第二外语、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各类公司、外资企业、其他涉外企事业单位。
【旅游英语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英语专业知识和旅游知识扎实,能胜任导游、翻译、宾馆,以及其它涉外工作的应用性英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英语应用文写作、翻译、旅游英语、旅游英语视听说、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学概论、酒店餐饮服务、旅游接待礼仪、导游证考试指导、第二外语、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旅行社、涉外饭店和宾馆、涉外旅游部门等。
【应用韩语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涉外企业、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韩语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韩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韩语精读、韩语泛读、韩语口语、韩语汉字读音、韩语写作、韩语视听说、口笔译实践、韩国概况、韩国诗歌鉴赏、第二外语、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韩资企业、外贸公司、商贸企业、涉外旅游及文化交流等部门。
一、系科简介
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2年,现有学生270人,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博士1人,研究生(含在读研究生)12人。我系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方向,三年制聋人)三个专业。
信息技术系拥有高配置、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所必需的实验室和机房,包括四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四个计算机专业机房、数字电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华为设备)、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手绘动漫实验室等。
二、专业介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信息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计算机原理与组装、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Web程序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特殊教育概论、基础手语等。
就业方向:各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软件公司、特殊学校、中小学、康复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信息管理、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构建局域网,维护管理网络系统及网站开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与组装、Web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网络安全管理、TCP/IP技术、JAVA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手语等。
就业方向: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软件公司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和组网、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各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方向)】(三年制聋人)
培养目标:掌握多媒体产品开发、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动画造型、原画设计、电脑图形构成、三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制作、电脑动画后期合成技术、动画场景、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动画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宣传部门、多媒体技术培训机构以及多媒体应用的行业工作。
一、系科简介
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4年6月,主要培养从事残疾人事务管理与服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就业要求的人才,力求使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专业介绍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残疾人事业管理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技术与方法,能胜任残联、民政、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残疾人管理与服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与文秘、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残疾人社会学、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政策与法规、基础手语等。
就业去向:各级残联系统、民政部门、残疾人康复机构(中心)、社区、乡镇、街道残疾人服务机构、福利院和其它企事业单位。
【社会工作专业(老年人健康与服务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爱众亲仁”的道德精神及“博学笃行”的专业品质,懂得党和国家有关老年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能胜任干休所、社区、老年人社会保障、福利院、养老院、关怀医院、老年服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老年健身、老年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
就业去向: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关怀医院等机构运营管理,老年家政及相关教育培训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岗位,部队干休所、各级社区从事行政管理、老年人社会保障管理等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残疾人专职委员和社区管理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具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基层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调查研究、管理与沟通等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与文秘、社区康复、残疾人社会学、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方法、残疾人政策与法规、沟通技巧、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各级残联、民政、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福利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残疾人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本专业招收的残疾学生可在基层从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
【社会工作(残疾人法律援助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残疾人政策法规,了解残疾人需求,熟悉基本的康复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与援助,培养能胜任残联系统和其它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残疾人政策与法规、残疾人社会工作、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基层残联、民政、法律援助中心、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等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各种人群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掌握对各种人群进行心理测量、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各种人群的心理康复工作,并能进行心理咨询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等。
就业岗位:民政部门、社保部门、福利机构、学校、各级社区单位、街道办、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卫生保健与心理咨询等工作。
一、系科简介
音乐系是我院创建较早的系科之一,现有学生230人,教职工15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8名,有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在全国、江苏省各级音乐大赛中获奖专家和教职工。
音乐系拥有音乐教学楼,配备有专业琴房、舞蹈房、排练厅、MIDI教室等,配备有一大批能够满足教学和学生练习所需要的钢琴、手风琴等设备,能够确保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到音乐系学习的同学一定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专业介绍
【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能胜任特殊教育小学、又能胜任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钢琴、声乐、器乐、舞蹈、试唱练耳、合唱指挥、即兴伴奏、欣赏、歌曲作法与分析、中外音乐简史、音乐教学法、艺术概论、MIDI音乐制作、手语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音乐教育专业(音乐康复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音乐康复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福利院、社区医疗站、普通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等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康复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音乐治疗、分析处理、心理治疗技术、行为治疗、音乐舞蹈疗法、音乐放松技术、音乐的生理学运用、疗效评估、音像器材运用等。
就业岗位: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和各级康复、心理咨询机构,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康复等工作。
【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编导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能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教学或编导工作的师资。
主要专业课程:古典身韵、民间舞、舞蹈编导、舞蹈编导、中外舞蹈史、技巧、化妆、钢琴、声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法、手语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教育和舞蹈编导等工作。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技能突出、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面向文艺演出团体、行政、企事业单位及教育等行业,从事于演出、文艺活动组织与指导、社会音乐活动等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钢琴、声乐、器乐、舞蹈、试唱练耳、合唱指挥、即兴伴奏、欣赏、歌曲作法与分析、音乐美学、MIDI音乐制作、音乐治疗学基础、手语等。
就业岗位: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演出、节目编导、活动指导等宣传工作;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学校文艺活动组织与指导工作和社会相关行业音乐工作。
一、院系简介
阳光学院的前身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2008年7月设为重点面向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二级学院。现设艺术设计和美术两个系,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室内装潢、平面艺术设计、美术教育、书法与中国画、水彩画与油画等专业和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阳光学院现有学生400人,教职工22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2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6人。
二、专业介绍
【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能够胜任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艺术概论、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陶艺、手工、儿童美术、美术教学法、创作、电脑图形设计、装饰绘画、应用美术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美术教学、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艺术设计。
【美术教育专业(书法与中国画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素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国画及书法创作,能胜任美术教育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线描、中国画论、国画技法、美术教育学、书法篆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工笔山水、写意山水、工笔人物、写意人物、艺术创作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美术馆、博物馆、文史馆、广告公司、出版社等。
【美术教育专业(水彩画与油画方向)】(师范类)
培养目标: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水彩画、油画创作,能胜任美术教育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透视、解剖、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油画(静物)、水彩画、油画风景、油画材料及表现手法、写实主义绘画、表现主义绘画、油画创作等。
就业岗位: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美术教学、美术场馆、广告公司
【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潢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适应室内装饰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构成艺术设计、制图基础、室内设计、CAD制图、室内陈设艺术、效果图表现技法、3维效果图、家具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工程造价、展示设计等。
就业岗位:装潢公司、广告公司、新闻、宣传、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装潢设计、展示设计、装潢监理、项目经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服装工程方向)】(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素质全面,一专多能,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服装企业生产要求的应用性服装制作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脑图形设计、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电脑设计、立体裁剪、编织服装、手工等。
就业岗位:服装企业、特殊学校服装教师、装饰广告公司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艺术设计)】(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适应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广告设计、形象设计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字体设计、图像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展示设计、电脑设计应用、绘画技法表达能力训练等。
就业岗位:各设计院、装饰广告公司、出版社、报社、电视台、企事业单位。
韩国又松信息大学合作项目简介
韩国又松信息大学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1954年成立的又松学园,是一所多学科的专科大学,在校生5000多人,位于韩国大田市,是经中国教育部认定的韩国正规高等院校。学校开设的社会福利学科和幼儿教育学科,在韩国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3000余名毕业生已经在韩国各地的幼儿教育部门任教,社会福利系已经成为韩国大田、忠清圈培养优秀社会福利师的摇篮。[9]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2009年起我院与韩国又松信息大学共同招收学前教育(保育方向)和社会工作(老年人健康与服务方向)专业的专科生。学生在我院学习两年后成绩合格,赴韩国学习一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得中韩双方的专科文凭。又松信息大学将协助毕业生就业,通过自己的就业网络和就业中心向相关企业推荐就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申请进入又松大学本科学习,学习2年,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又松大学本科文凭。之后,可以直接申请又松大学的研究生或通过又松大学教育网络,申请又松大学在全球各地的友好院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余人,专任教师170多人,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占专任教师比例30%以上,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特教专家和20余位全国著名高校的兼职教授。建校迄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为全国培养了近3000名特殊学校教师,举办各类在职人员培训班58期,近2000人次。该校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当地特殊教育的行政领导和教学骨干。[10]
党委书记
丁勇,男,汉族,1956年6月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11]
学院院长
方仪,男,汉族,1956年9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学院院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人事处、改革发展办公室,联系公共管理系。[12]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姜玉泉[13],男,汉族,1961年5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中国审计学会会员。
分管教务处、科研处、质量监控处、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特殊教育研究所、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联系文理学院。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庆祖杰[14],男,汉族,1970年10月生,安徽和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现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阳光学院院长。
分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办公室、保卫处、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阳光学院。联系阳光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崔燕,女,汉族,1973年1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任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
主持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宣传(统战)部、学工部(处)、团委、工会、资产管理办公室、社会科学部,联系康复科学系。
党政管理机构
党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 | 改革发展办公室 | 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 机关党总支 |
组织部(党校) | 宣传部(统战部) | 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 |
工会 | 团委 | 质量监控处 | 科研处(,《学报》,编辑部) |
人事处 | 教务处 | 招生就业办公室 | 资产管理办公室 |
财务处 | 后勤管理处 | 基建办 | 保卫处 |
教学机构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 | 艺术学院 | 阳光学院 | 文理学院 |
康复科学系 | 公共管理系 | 社会科学部 | 特殊教育研究所 |
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 |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实验中心 |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康复中心 | 图书馆 | 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办公室 |
建校近3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为特殊教育服务,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和领域,积极主动地根据事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调整培养目标,拓展办学功能。学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始终坚持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和领域,主动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目标,已为全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儿童康复机构、社会福利企业、社区服务等培养了两万多名特殊教育教师、康复训练师、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全省和全国特教战线上不断谱写着人民教师的辉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左右。
升格以来,学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十分重视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院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两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院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省委教育工委举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2009年5月,学院被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项目合作,与与韩国、挪威、美国、丹麦、泰国、日本等国长期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学生毕业后,经过选拔可到韩国又石大学相关专业继续深造,经过两年学习,可获得本科文凭与学士学位证书。自2006年以来学院已有五批毕业生赴韩国又石大学攻读本科;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2009年起,学院又增加了与韩国又松信息大学的合作,共同培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方向)和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方向)方面的专业人才。
2009年6月,中国残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秉承“博爱塑魂、质量为本、特色立业”的办学理念,瞄准国际特殊教育发展前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培养适应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更新至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