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是潮汕地区唯一的省重点中学,是首批省一级学校。其前身系创办于1877年的广东著名书院──金山书院,历经131周年的校史。现在的金山中学以校风良好、风格朴实、质量优秀、人才辈出而享誉省内外。2003年4月,学校向上级递交了申报全国一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报告。2007年通过了该项审核。
学校位于汕头市礐石风景区,占地140多亩,校园优美,环境幽静。分布在宽广校园里的办公楼、教学楼、电教楼、实验楼、图书馆、400米运动场,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各类球场;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等一系列现代办公、教学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文化设施显示着金中强大的综合实力。设备先进的各科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电教室、学科专用教室、覆盖全部课室的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学生自选视听阅览室、软件工作室、数码工作室、音像资料室等的建成,使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跃居汕头市最先进层次。卫星地面接收站的落成、国际互联网的连通以及千兆校园网的建成、每个学生宿舍房间、每个教学工作房间200外线电话,更把学校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紧紧连在一起。2002年落成的2幢新学生宿舍大楼宿舍160间,每间宿舍都有独立的厕所、浴室、阳台,学生在校的生活更方便。
金中现有教职工150多人,学生2100多人。全部教师学历达标,其中高级教师34人,省特级教师3人,汕头市名教师3人,汕头市拔尖人才、优秀专家2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1人。在潮汕各市择优录取的学生勤奋好学,优势互补,奋发有为。全体学生在校集宿的校园生活使金中的学生比同龄人具有更加全面的优秀素质。严格、周密的学校管理为师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金中的办学质量一直稳定在全省的优秀层次。1997年以来,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都超过96%,并且创造了居全省前茅的高考成绩"含金量"。例如2002年:升学率97%,其中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24人,700分以上的184人;有二位考生夺得单科900分;319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8人,考上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名校的达63人,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录取金中考生113人。
为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无线电、小发明、计算机以及数、理、化、生物和信息学奥赛培训等兴趣活动班,成立了文学社、新闻社、灯谜社、红十会、自管会、卫检组、运动队、舞蹈队、爱乐古典音乐社等十三大学生社团组织,课余时间开设了多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培训班,如尖子班、加强班、扶差班等,举办了"创造节"、"校运会"、"开放周"、"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校性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的品德、学识、智能、身体、心理、情感等都能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学生德才兼备,情爱丰盈,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金中还启动了"拓展性课程"和以"生存教育、创造教育、专能教育"、"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工程,名师建设工程,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品位.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前身系创建于 1877 年(清光绪三年)的金山书院,为广东省 17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52年,学校从潮州市迁来汕头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学校以其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师资最强而被民间誉为“岭东最高学府”。
学校依山傍海,校园优美,占地面积 10.7万M 2 。学校拥有69间教室,5间学科专用电教室,10间的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机房4间,图书馆使用面积1600余M 2 ,400米 跑道运动场 1个,塑胶蓝球运动场2个。全部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视频展台和音响、广播设备。
现有 52个高中班,学生3000多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名教师1人,市名教师3人,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3人。
2006年6月通过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2007年10月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及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确认。
学校贯彻“ 传承、创造、求真、共进 ”的办学理念,以“ 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品牌,建一流名校,育一流人才 ”为办学目标,弘扬“ 继往开来,勇攀高峰 ”的学校精神,秉承“ 严谨、朴实、勤奋、进取 ”的校训,充分贯彻“ 体验快乐、激发潜能、发展个性 ”的教学理念,开展以“ 生存教育、创造教育、专能教育、情感教育 ”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教育实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大批“ 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管理以科学、严谨著称,办学质量特别是常规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全省的优秀层次,取得了社会公认的办学业绩。
自 1997年来,每年高考的升学率均超过95%,并创造了列全省前茅的高考成绩“含金量”。2001年以来,年年涌现高考状元,六年间共产生4位高考总分状元,15位学科状元。2002年:升学率97%,其中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24人,700分以上的184人;有二位考生夺得单科900分;319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学科状元1人,总分800分以上31人,700分以上263人;有489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2006年,总分800分以上26人,700分以上284人;有541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2007年,在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首次高考中,我校考生充分发挥了快速转变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方式的优势,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充满锐气的个性化选择抢占全省高考综合实力最前列位置,刷新纪录,创造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首次高考的新辉煌:在全省所有参加高考的学校中,我校理科四科总分列全省第二名,文科四科总分列全省第四名;重点本科入围人数:文科127人,理科386人,文理合计上线率75.8%;本科累计入围人数:文科206人,理科445人,文理合计上线率96.2%。
为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无线电、小发明、计算机以及数、理、化、生物和信息学奥赛培训等兴趣活动班,成立了文学社、新闻社、灯谜社、红十字会、自我管理委员会、运动队、舞蹈队等十四个学生社团组织,课余时间开设了多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培训班,如尖子班、加强班、扶差班等,举办了 "创造节"、"校运会"、"教育研究开放周"、"新年音乐会"等大型开放性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生活技能素质,使学生的品德、学识、智能、身体、心理、情感等都能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使学生德才兼备,情爱丰盈,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是培育优秀大学生的摇篮。历年来一直面向潮汕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等)招生。金中热烈欢迎潮汕各地优秀初中毕业生投入她的怀抱,奋发成才。
广东金山中学的前身系金山书院(原址在潮州市城北金山顶),创建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在当时潮州总兵方耀的支持下,金山书院拥有相当可观的校产,因此经费充足,发展甚快。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巡视潮州,指令潮州知府进一步充实书院设备、图书和师资,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加上师生刻苦努力以及潮汕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金山书院很快发展成为广东著名书院之一。
1902年推行新教育体制,金山书院改为潮州中学堂;1913年改名为省立潮州中学校;1921年又易名为省立潮州金山中学校,并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1923年改称广东省立第四中学,确定了初中、高中各三年的学制;1935年定名为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教育质量日益提高。除办好中学教育外,还应潮汕各地的需求开设过师范讲习班、土木工程科、商科、陶瓷科等,对潮汕的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当时潮汕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校产最多、藏书最丰、师资最强的学校,民间誉为“岭东最高学府”。
本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金山中学在历任校长及师生的努力下,在基础教育、学术研究、传播新文化等方面为潮汕做出很大贡献。师生严谨治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代代相传、蔚成风气,为后人留下了《潮州歌谣》、《潮州的习俗》、《潮州药用植物志》、《潮州志》(部分)等著述,推动了潮州的文化发展;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金中师生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上街演讲、公演爱国话剧、支援北伐战争,周恩来同志1925年莅校演讲和杜国庠校长主持校政更是推动了金中新思想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金中校舍被毁,学校一度迁至潮州和揭阳交界的大窖“淇园”,后又迁至凤凰山区,在这段艰苦岁月里,金中师生在詹昭清校长带领下,含辛茹苦,矢志不移,既刻苦攻读又以文学、话剧、歌咏等艺术形式有力地支援了粤东的抗战活动。抗战胜利后,1946年金中迁回潮州,借开元寺为高中校舍,重新走上创业之路。此时,新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在师生中日益高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上山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潮汕解放,12月25日人民政府接管金中,定名为“广东金山中学”,并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52年人民政府决定,金中迁来汕头礐石,与汕头市私立礐光中学(其前身系成立于1906年的礐石中学和正光女子中学,1927年合并为礐光中学)合并,仍定名为广东金山中学,面向整个潮汕地区择优招生。在这一时期里,金中在省、地、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扩建校舍、添置图书、增添设备、加强师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金中师生在新的发展时期仍保持和发扬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和艰苦奋斗、勤奋朴实的光荣传统,同时又关心国家,关心政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学校各方面发展迅速,在老金中的盛名基础上办出了新金中的风采,进一步确保金中在潮汕教育界的顶尖地位,备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六十年代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视察金中后,给予高度评价:“金中,就是金的!”
“ 文革”期间,金中曾一度被改称为“红岩中学”、“汕头市第十三中学”。1978年恢复原校名,恢复为省重点中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山中学又攀登新的发展高峰,在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金中新建了校门、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等一系列教学和生活的设施。1985年,省长叶选平同志视察金中,对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学校优良的教学秩序极为称赞,拨款建设金中的供水设施。此外,如语音室、电教室、电脑室、各科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也相继建成并逐渐提高其现代化程度。1998年,学校将原有的300米跑道运动场扩建成400米8跑道标准运动场,开辟多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进一步充实体育设施。教职工办公场所和设备日益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日臻充实,校容美化有长足发展,这为金中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条件,奠定了金中向现代化新目标进军的硬件基础。在这方面,广大校友为母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少海内外校友慷慨捐资,支持母校建设,还设立了“纪念詹昭清校长教育基金会”、“汕头市区校友爱校基金会”、“青年教师进步奖基金会”等奖教奖学基金,有力地加快了金中的现代化进程,广大校友对母校的爱心实在感人至深,难以遍举。 新时期金中办学继续取得了无愧于金中辉煌校史的成果。学校管理走上了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常规教学继续保持着金中的优良传统,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历年高考均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开设了书法、钢琴、电工、电脑、数、理、化和信息科学奥赛培训等兴趣活动班,成立了文学社、红十字会、自我管理委员会、运动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开设了各种补充学生某种薄弱学科的培训班,举办了“创造节”、“校运会”等大型校性活动,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的品德、学识、智能、身体、心理都能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近年,金中还启动了以“生存教育、创造教育、专能教育、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创学校特色工程,力求在悠久辉煌的校史上增添新的色彩。
为追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 依据“传承、创造、求真、共进”的办学理念,我校全面开展了以 “创造教育、生存教育、专能教育、情感教育 ” 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教育。
( 1 )创造教育。 学校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视之为跨越同龄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竞争需要的重要素质。我们要求教师要用创造教育的思想指导教书育人的实践,学生要在高中三年的教育中,养成创造锐气和创造个性。为更好地实施创造教育,我校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突出“创造节”和“科技小创造和小发明”等专项活动。如“创造节”,自 1996 年开始举办 , 已举办了 11 届。活动项目由征选活动、展示活动、专项活动、学术活动、竞赛活动和总结活动六部分构成,涉及文化、艺术、科技、体育以及交际、自我设计与展示等方面。创造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成才观和能力结构,产生极其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2 年,我校创造教育得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重视,学校承担该研究会重点课题之子课题《金山中学创造教育探索研究》,成为国家级创造教育课题实验基地。三年来,我 校按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 学生个人出版了《金山诗抄》、《成长》、《又见木棉红》等诗文集。学校 出版了《研究性学习学生论文集》,涌现一批在省、市和国家获奖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论文等。 接受创造教育课题实验的学生获国家级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 1 件,铜奖 4 件;省级创新大赛二等奖 3 件,三等奖 4 件;省少儿创新奖 2 件;市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 11 件,二等奖 13 件,三等奖 23 件。其中,陈洁的论文《“净能,劲能-南澳岛风力的开发利用”调研报告》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优秀小论文评选”二等奖( 2003 年 1 月)。
( 2 )生存教育 。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生存环境与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这是我校生存教育的指导思想。我校利用学生全员寄宿,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和独立生活心境的独特教育资源,制定《金山中学生存教育设计》,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处世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规划和部署。我们通过 经常性举办有关生存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展示及竞赛活动、创办“金中红十字会”、 创办学生自管会等途径实施生存教育, 如 2000 年 4 月举行“生存能力挑战赛”,我市部分兄弟学校学生观摩了本项比赛,省、市陶研会领导和市政府领导也莅临指导。
( 3 )专能教育 。因材施教,培养和扶植有某些专门才能的学生,使这批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这是我校专能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组建了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班、电脑竞赛培训班、美术班、书法班、学生合唱队、舞蹈队、体育代表队以及“十大学生社团”等,使具有某种专门才能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养成才能优势和个性特长。
专能教育的成果体现在:①每年度的数理化生等学科竞赛,均取得在潮汕地区领先的成绩。三年来,数理化生物信息学五学科获省赛一等奖 37 人次,二等奖 110 人次,三等奖 141 人次;获国家赛一等奖 16 人次,二等奖 24 人次,三等奖 17 人次。并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获奖。如:陈奇达 、 郑立婷 、 吴雅平科技小发明作品《测量微小形变泊松亮斑等多功能演示仪》获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②十大学生社团活动踊跃,在潮汕地区产生良好的辐射力。③ 每年均有一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被艺术院校或综合大学艺术系录取。 ④特殊才能的学生时有涌现。如 2002 级学生阎诺,为发展他的专长,学校给予他自由选择学习课程的特殊照顾,他在 17 岁时,就被美国微软公司授予“ 2003 年最有价值的微软专家”,并应邀赴美国参加 2004 年微软公司召开的全球微软专家会议,还出版了几部有关电脑技术的专著。该生现已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录取。
( 4 )情感教育 。学校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针对 情感教育在学校德育及其研究范畴内很难占有应有的位置的教育背景, 开展情感教育及相关的《高中生情感教育探索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情感教育以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为核心,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实施,已形成较为全面的实践模式。
连续三年来,情感教育在全校学生中分年级进行,深得学生欢迎和喜爱,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和高度肯定,引得汕头各媒体把金中的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热点话题来报道。情感教育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加深了学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增进了亲子感情、同学情谊,对学生健康爱情观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情感教育的成效,从专著、学生社团刊物、主题班会、班主任论文、学科教育个案、团结互助、济困扶危等方面得到体现。其中,专著《情感家园》(黄晖阳, 2002 年 7 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深受教育界和广大读者好评,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一等奖。学生诗文集《情感浪花》(林柏仰主编)也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全校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筹得善款 80 多万元,救助患白血病的 2002 届毕业生陈勉,更展示了金中人情感家园的盎然春色。
南京汕头金山中学从外面看还是不错的 没去过 教学质量应该一般吧 我认为 最讨厌的是高峰点走这里 各种堵
学校设施很齐全,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好,当然,还是最爱我的室友们,你们现在好都好吗,虽然不常联系,但时长想起!!!
来这里也有一年了。吃食堂的机会比较少、机本都是上完课直接回家的、不过也渐渐习惯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