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学校大全南京大学大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址:御道街29
  • 电话:
  • 邮编:210000
  • 网址:
点击查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系所设置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下设三个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医学物理系;两个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和江苏省热处理及表面改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测试与分析中心;六个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纳米材料研究所、等离子表面工程研究所、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涂料与涂装技术研究所;焊接培训部是南京市劳动局指定的焊接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九个硕士点,另有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硕士点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科专业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全院教师理论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所有教授都给本科生讲授课程,有十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等学术团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任重要职务,许多教师都与企业保持长期协作关系或被聘为企业顾问,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技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通过调整学科建设重点方向,使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更加紧密结合;各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先进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改工作卓有成效,不仅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还在课程建设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近年获国家、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6项。全院设有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基金,并把灵活的教学形式和严格的管理有机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培养;对优秀学生按照研究生模式培养,配备高水平指导教师。学校先后投入了1500余万元经费用于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建立了材料制备、材料微观分析、材料力学和材料物理性能等实验室,购进了大量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12000平方米的工程中心和15000平方米的材料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院系设置

学院现有一个材料加工工程博士授予权点,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共9个硕士授予权点,另有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化学系下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医学物理系下设医学物理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

毕业就业

学院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市场广阔,就业率达100%,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部分还担任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工作,约5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和本院的研究生,研究生中有近1/5的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千余名。

科研情况

近几年,本学院的科研经费增长快、水平高、成果多且推广成效好,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相继承担了30余项包括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鉴定科研项目40余项,获专利3项,其中大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其中,2项成果为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1项成果获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并孵化出一大批应用技术成果和开发出近30种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收录于SCI、EI和科学文摘的论文约200余篇。出版了包括获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在内的《复合材料大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等著作和教材20余部。

近年来,本科生中3人次获得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1个班级被评为省先进班级,先后有9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和三等奖,2人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奖。现有4项课外科技成果获全国“挑战杯”奖,13项学生科研项目获校“课外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并在《金陵晚报》等相关媒体上做了专题报道。学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在全校率先成立了学院党校,本科毕业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例分别达30%和80%以上。

发展规划

交流发展

学院与国内外联系广泛,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材料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关系,已与英国拉芙堡大学、伦敦大学的玛丽女王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本院学生可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三年,在拉芙堡大学或伦敦大学学习两年,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拉芙堡大学或伦敦大学硕士学位,即“3+2”联合培养模式,先后有16名学生赴英国学习。

建设目标

今后,学院将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为将各专业建设成在江苏省一流,在全国有影响的目标奋斗,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德、智、体综合素质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水平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加强与重点高校特别是国外大学和大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培养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机会;在科学研究方面,紧密跟踪材料、化学和医学物理的发展方向,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全院一盘棋,充分利用现有综合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提高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十五”期间专业与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材料学院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和科学研究环境,显著增加和提高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使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组织机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名册[1]
党委书记姚正军教授,博导
党委副书记许爱华
院长何建平教授,博导
副院长郑勇教授,博导
副院长汪涛教授,博导
院长助理张校刚教授,博导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干部名册(系、所、室、中心、办、支部)
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周小蔚
院团委书记吴永祥
院教学办公室主任卢小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王寅刚教授,博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王少刚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冯晓梅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骆心怡副教授
应用化学系系主任姚小泉教授,博导
应用化学系系副主任姬广斌教授
应用化学系系副主任崔益华教授,博导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张海黔教授,博导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刘希琴副教授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助理杨亮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主任王少刚副教授
应用化学化系实验室主任王玲高级工程师
核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主任张晓红工程师

硕士教育

组织机构

教学院长:郑勇,负责全院教学管理工作,以本科教学为主。[2]
院长助理张校刚,负责全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办公室
教学办公室主任卢小琳
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教学秘书卢小琳
研究生教务秘书卢小琳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